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员蜕变
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发表时间:2018-06-11     阅读次数:

导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举世瞩目的沧桑巨变,引领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引下,我国教育现代化不断开启新征程。四十年来的中国教育国际化(伴随着教育的信息化)自觉醒、起步到勃发的整个历程,在探索中前行。新时代我国教育迎来了由基本实现到更高水平上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转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时代性提升,自然成为教育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成为我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应有之意。

一.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进程

1.1978-1988的十年

留学生政策的确立,揭开了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国际化的序幕,内容丰富,包括文化、教育、体育的交流与合作,特别与英、法、德、日等多个国家开展高等教育的合作及对外汉语教学与推广,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总体看,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9年),教育的对外开放、交流与合作尚缺乏系统性经验,主要是从西方模式中摸索和借鉴,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少有项目支撑。

2.1990-2000的十年

这时期中外人文、教育交流的重点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依据“和为贵”的精神,1993-1996年,教育部制定《中外教育合作交流暂行条例》并开展试点工作。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时任会长柳斌,提出开展基础教育城城教育合作的探索,并试办了第一所民办双语学校,北京中加学校于1997年正式创办,即为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先例。

3.2001-2010年的十年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2004年起,我国开始逐步通过双边机制在海外以中外合作形式开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广泛推广汉语文化。

为此,中国政府于2005年提出“和谐世界”新理念。教育领域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组织,宏观统筹与协作,逐渐形成宏观、微观相协调的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矩阵,在基础教育领域,一批国际化学校应运而生。

4.2010-2018年的八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21世纪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规划和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决策。

《纲要》特别提出:“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纲要》对教育国际化的目标、任务做了前瞻性的部署和要求,更加坚定了我们走教育国际化之路,实现强国之梦的信心。

二.对教育国际化“关键问题”的思考

1.关于国际化学校的界定问题

我个人倾向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本土化之路的民办学校。

包括按照国务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正式批准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及教育机构,但不包括外国子弟学校。

2.关于国际化学校的质量问题

研制国际化学校的“质量标准”是必要的,“公平”加“质量”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追求的时代要求。

对“质量”的理解:

要体现时代性;

要明确“质量”的体系结构;

要明确“质量”的保障系统:经费、基本建设,条件装备,师资队伍,办学活力。

处理好与我国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及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关系。

3.国际化学校对留学需求的“供给侧”改革问题

一是供给什么样的产品及什么样的服务满足留学生留学需求。

二是谁来供给,供给主体不同,可能导致供给产品属性、形态,特性的差异。

根据OECD2015年数据:

全球每年有500万学生跨国流动学习,预计2025年将达到800万。

2016年中国留学生54万人(相当于全球1/10);从2000年以后,自费留学人数占90%。北京、成都、深圳三地抽样调查显示,3/4学生都表达了不同学段(初中、高中)有留学意愿;1/3学生有明确的留学计划,到了高中上升至46%。年收入50万的家庭,50%具有留学计划,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

三是如何评估国际化学校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可能的贡献。

课程体系视角:如AP、IB、A-level课程的引进。

网络教育视角:如何与国外学校的校长、教师共同搭建在线学习体系,增强学生个体学习的体验,促进其更充分、自由、全面发展。

带来的问题是:如何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

上一篇:高考报考招生简章丨同济大学2018年“筑梦计划”招生简章
下一篇:推荐阅读丨沈阳市2018年普通高考报考考点查询已经正式开通

Copyright © 沈阳鑫财智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121号嘉里中心企业广场A座24楼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189-0401-0348     辽ICP备15005987号

版权所有:沈阳鑫财智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